近期,我市流感发病率快速上升。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优势株,流行强度较近两年同期显著升高,流感爆发疫情也显著增多。目前到校医务室就诊同学中发热学生较平时明显增多,通过回访发热学生到发热们诊就诊情况,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被诊断为甲型(H3N2)流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校医务室特别提醒广大师生近期务必做好预防流感工作,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当前流感高发期,到图书馆等人多拥挤的室内场所,请全程配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最后提醒大家:流感比起普通感冒来,热度更高、全身症状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一旦发生高热持续不退、浑身酸痛等明显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校医务室
2022.6.9

小科普
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的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但是流感≠普通感冒,如果发热和全身症状明显,能清楚地感受到肌肉酸痛、乏力,或者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病症,很有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常见潜伏期为 1-4 天(平均 2 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二、感染流感怎么办?
出现发热、全身症状明显、肌肉酸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全程佩戴口罩。
流感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居家做好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合理规范选用退热药物。